喜迎十九大,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 -尊龙ag旗舰厅官网

2017-09-29 15:30:00

走进蔡庄村,村口就是大片的玫瑰种植园

29岁的朱婧源已经是有名的“女强人”

  大众网菏泽9月29日讯(记者 苏龙生)在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几乎所有居民都知道该镇蔡庄村除了一个“女强人”——放着好好的公务员工作不做,非要辞职当“农民”,如今在她经营的500余亩玫瑰园上,80余贫困村民靠着给她“打工”脱贫致富,她就是村民口中的“玫瑰仙子”朱婧源。

  走进蔡庄村,引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道路、宽敞的文化广场、富有活力的扶贫车间,美丽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更引人注目的是村口大片的玫瑰种植基地,虽然已过盛花期,但仍有零星的玫瑰出现在一片碧绿之上,红的似火。这些玫瑰园隶属于29岁的朱婧源。

  2011年,朱婧源大学毕业后,被聘至河南省进出口检疫局工作。工作初期因压力太大,朱婧源睡眠质量不好,精神渐渐抑郁,后了解到,长期喝玫瑰花茶能帮助治疗抑郁症,她开始关注玫瑰这一品种。假期,朱婧源乘车先后到山东、北京、云南等玫瑰花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回家后,她有了自己种植玫瑰的想法。

  朱婧源说:“我初到老家时,曾经想过几个帮扶的办法,但是后来都被自己否定了,因为长期的消息闭塞和以前盲目的投资,使不少乡亲宁愿外出打工甚至在家闲着,也不敢接受‘新鲜项目’。因此,我只有结合实际,自己先干,做给大家看。”

  经过半年的市场调查和考察,朱婧源发现食用玫瑰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于是,她流转土地560亩,种植食用、药用玫瑰360亩,养殖生态玫瑰鸡年出栏量10万只。2016年3月,她成立了虞城县虞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的创建是朱婧源为群众精准扶贫的一大法宝。合作社成立之初,蔡庄村共85户贫困户,最开始,入社农户只有5户,其中有2户为贫困户。但合作社成立的3个月内,又有30户的贫困户自愿加入,形成了“合作社 贫困户”的新模式。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玫瑰苗木,免费进行技术管理指导,高价回收玫瑰产品。此外,合作社收获期间劳动力人数能达到150人,固定长期工人有30位,其中女工工资一月为2000元左右,男工工资为2000至3000元,80余贫困户依靠在合作社打工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朱婧源的合作社已形成规模,引进玫瑰10万株,并采用多种农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套种了荠荠菜、香菜、花生、西瓜等无公害的经济作物,达到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新型种植模式。截至9月,合作社为科迪集团奶牛场提供了1200吨青贮、20余吨花生,为绿环速冻食品公司提供860吨荠荠菜,此外,还种植了香菜300亩,每亩产量3000至4000斤,总收入达到100万元。

  朱婧源告诉大众网记者,第三年为玫瑰花的盛开期,届时每亩地年收益有望达到8000元至10000元。“等到那时候,我就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儿。” 朱婧源笑着说。

2017-09-29 15:27:00

后刘村的玫瑰产品展厅内,各类产品整齐摆放

在玫瑰酱生产车间,工人正进行挑拣工作

玫瑰酒生产车间内,工人正进行装配工作

  大众网菏泽9月29日讯(记者 苏龙生)商丘市虞城县田庙乡后刘村的集体经济,在全市都叫得上名号。如今依托集体经济与电商产业,后刘村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有了谋生脱贫之路。

  走进虞城县田庙乡后刘村村委会,在脱贫攻坚指挥部旁,就是玫瑰制品展厅。30平米的展厅内,“壮大集体经济 创新发展思路”12大字显眼夺目,玫瑰酒、玫瑰酱、玫瑰茶、玫瑰细胞液等四类产品整齐摆放。院子后面,就是玫瑰酱、玫瑰酒、玫瑰细胞脱壁三大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有十数名工人紧张忙碌。

  在玫瑰酒生产车间,田庙乡刘堤圈村村民刘茂长正紧张地进行玫瑰酒装配工作。今年50岁的刘茂长很长一段时间挣扎在贫困线下。刘茂长的妻子长期患病,家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生活仅靠他一人打工维持,日子着实紧张。两年前,在后刘村村支部书记刘玉东号召下,刘茂长开始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刘茂长无需离家太远,每个月就能拿到2300元的稳定收入,这着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原来在外面打工,因为牵挂家里,心里也不安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干,日子过得踏实多了。”

  引导刘茂长“归巢”刘玉东,担任后刘村村支部书记已经15年。刘玉东介绍,后刘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355亩,人口2807人,目前仍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198人。如何让农民摆脱传统的劳作模式,拓宽致富门路,是刘玉东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玉东接触到集体经济,他的困扰终于照进了曙光。在刘玉东的带领下,后刘村创办了村办集体企业“河南省香玫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玫瑰酒、玫瑰酱、玫瑰茶、玫瑰口服液、玫瑰精油等玫瑰产品。“可以这么说,后刘村的集体经济在全县、甚至全市都是一枝独秀。”刘玉长说。

  产品产量质量有了保证,拓宽销售渠道就成了重中之重。近些年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后刘村将销路瞄在了电商上,村中成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现已累计发布信息6000余条,成功对接外地客商800家,促成网上成交额330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卖难”问题。

  如今,村中有了产品,网上打开了销路,后刘村在扶贫攻坚战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2017-09-28 10:05:00

后刘村玫瑰产品展厅内,各类产品整齐摆放

在玫瑰酱生产车间,工人正进行挑拣工作

玫瑰酒生产车间内,工人正进行装配工作

  大众网商丘9月27日讯(记者 苏龙生)商丘市虞城县田庙乡后刘村的集体经济,在全市都叫得上名号。如今,依托集体经济与电商产业,后刘村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有了谋生脱贫之路。

  走进后刘村村委会,在脱贫攻坚指挥部旁,就是玫瑰制品展厅。30平米的展厅内,“壮大集体经济 创新发展思路”12个大字格外夺目,玫瑰酒、玫瑰酱、玫瑰茶、玫瑰细胞液等四类产品整齐摆放。院子后面,就是三大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有十数名工人紧张忙碌。

  在玫瑰酒生产车间,田庙乡刘堤圈村村民刘茂长正紧张地进行玫瑰酒装配工作。今年50岁的刘茂长很长一段时间挣扎在贫困线下,他的妻子长期患病,家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生活仅靠他一人打工维持,日子过得非常紧巴。两年前,在村支部书记刘玉东号召下,刘茂长开始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刘茂长无需离家太远,每个月就能拿到2300元的稳定收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原来在外面打工,因为牵挂家里,心里也不安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干,日子过得踏实多了。”

  后刘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355亩,人口2807人,目前仍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198人。如何让农民摆脱传统的劳作模式,拓宽致富门路,是刘玉东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刘玉东的带领下,后刘村创办了村办集体企业“河南省香玫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玫瑰酒、玫瑰酱、玫瑰茶、玫瑰口服液、玫瑰精油等玫瑰产品。“可以这么说,后刘村的集体经济在全县、甚至全市都是一枝独秀。”刘玉长说。

  产品产量质量有了保证,拓宽销售渠道就成了重中之重。近些年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后刘村将销路瞄在了电商上,村中成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现已累计发布信息6000余条,成功对接外地客商800家,促成网上成交额330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卖难”问题。

  如今,村中有了产品,网上打开了销路,后刘村在扶贫攻坚战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2017-09-26 21:28:00

爱心超市是兰考县扶贫工作创新之举,谷营镇爱心超市是全县16家爱心超市之一

贫困人群只要保持家中卫生,就可拿到相应积分,积分在爱心超市可以直接换物

爱心超市里面各类物品齐全

王兰个老人带着30分的积分卡,来到爱心超市换购物件

  大众网菏泽9月26日讯(记者 苏龙生)如果你是首次走进开封市兰考县,那么这16家“有钱没地儿花”的爱心超市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超市不大但货物齐全,大门只向贫困人群敞开,更奇怪的是贫困户不用掏钱。如今,这16家“以积分换物件”的爱心超市,基本解决了“扶”与“被扶”对象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兰考县创新扶贫攻坚模式的一个缩影。

  建平台:爱心物资统一管理、按需配置,平衡“供”“需”

  在兰考县谷营镇主街上,“谷营镇爱心超市”开业已经两个月时间。这里虽不同于普通超市的熙熙攘攘,但却早已名声在外。“在这个超市,有钱你都花不出去。”谷营镇居民牛林笑着说。诚如牛林所说,谷营镇爱心超市有钱难花,是因为它“认人”:来这里“购物”的,只能是全镇评选出来的130余户扶贫“兜底户”。

  走进超市,空间不算太大,面积100平米不到,但货物却是琳琅满目,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货架上不时能看到市妇联捐赠、团市委捐赠等字样。在这里,你在货物上看不到价格标签,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5分、10分、30分等积分字样。“这是我们县独创的扶贫方法。”谷营镇党委书记郭戈神秘地告诉记者。

  郭戈口中的“独创方法”,可有些来头。长期以来,兰考县在扶贫工作推进中发现,“扶”与“被扶”对象之间似乎总存在“供”“需”不对称问题。“可能这家不缺米面油,缺少的是衣物,爱心企业却把米面油送进家门,这其实是资源浪费。”兰考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为了解决供需不对称问题,方便爱心物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兰考县委县政府几经考虑,召集县内12家爱心企业与全镇16个乡镇(街道)结成帮扶对子,在每个乡镇建立一家以“救弱济困、传递爱心”为宗旨的爱心超市。爱心超市作为兰考县社会扶贫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目前已在全县所有乡镇“落地开花”。

  调热情:搞好卫生就能积分换物,摆脱“等靠要”思想

  爱心超市规划出台,具体效果怎样得看如何落实。兰考县评选出一批需要“兜底”的贫困户,每月每户发放30分“爱心对接卡”,拿到超市即可换购实物,以此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为鼓励贫困户行动起来,扶贫工作组设立了不同分值的“积分卡”。每周,如果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中卫生保持良好,就能获得一张10分“积分卡”的奖励,而所有的这些积分,均可在爱心超市换购实物。

  “扶贫先扶志。”谷营镇霍寨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赵国涛常年行走在扶贫第一线,他对这个观点深有体会。“贫困群众是改变各自生活的真正主体、第一主体,只有让贫困群众行动起来,他们才有可能脱贫,脱贫之后才有可能不返贫。”

  爱心超市项目运营以来,在贫困群众中起到的“扶志”作用非常明显。9月26日中午,65岁的王兰个带着30分的积分卡来到谷营镇爱心超市,这已是她本月第二次光顾。“前段时间刚用30个积分换了一个炒锅,这次来看看其他物件。”王兰个说。

  几年前,王兰个的儿子因车祸去世,之后儿媳离家杳无音信,照顾两个未成年孙子的重担落在她与老伴身上,这几乎把他们压垮。“我们两个身体都不好,孙子一个15岁、一个13岁,照顾起来难度太大了。”王兰个说。

  爱心超市建成之后,王兰个精神面貌与之前大不相同,整个生活都不一样了。“以前忙着照顾孙子,家中乱得不像样。现在只要把卫生搞好就能拿到积分,这就像挣到钱一样,米面油都能换购。社会对我们这么好,我们自己还能懒巴巴的?”王兰个笑着说。

  在谷营镇爱心超市墙体上,一面“爱心对接墙”格外项目。“我想要一个电三轮”“我想要一个烧水壶”……手绘的心愿树上,贴满了贫困居民各种朴实的愿望。而旁边的“爱心回音墙上” ,则贴着各界对居民需求的回应。大众网记者看到,在心愿树上,有居民在8月17日说想要一个烧水壶,8月21日就得到回应“烧水壶已到货”。

  见成效:爱心超市运营模式新颖,被越来越多群众所接受

  你有所需,我有所予。如今,谷营镇爱心超市开业已经两个月时间,先后接受各类爱心物品总计20余万元,全镇130余户贫困户中,已有60多户参与积分兑换,这一良性 的“扶贫扶志“模式初见成效。

  “爱心超市”是兰考县社会扶贫的一部分,像这样的“爱心超市”该县已有16家。爱心超市的开办和运行,增强了爱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转换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与积极性,真正做到“扶“与”被扶“双方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2017-09-26 09:27:00

2016年,阴亭通过销售蜂蜜,年收入达两万余元,一举摘掉“贫困帽”

杏苑社区坐落在尖山风景区山顶处,恰逢小雨,风景秀丽,这里的300户居民都是从大山中搬出

在杏苑社区,搬出大山的贫困户有了奔头,已然过起城里人的生活

尖山风景区脚下建成待用的伏羲古镇

  大众网菏泽9月25日讯(记者 苏龙生)每年春天,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尖山风景区花开似海,但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村民却无福享受,为了生计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这里曾是河南“有名”的贫困山区。从2014年开始,郑州市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游客走进山中,产品走出山外,尖山风景区贫困人口从高峰时期的748户、2656口,降低到143户、439人。如今,在这一山美景中,村民找到了出路、鼓了腰包、有了尊严,终于能有底气来享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摸索“门路”:村民祖辈“困守”大山,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劈云见日”

  从郑州向西南驱车约35公里,就到了新密市尖山风景区,这里平均森林覆盖率接近百分之八十,辖区坐拥伏羲大峡谷与神仙洞森林公园,风景十分优美。每年3月,山上万株野生杏树花开似海,妥妥一处休闲胜地。但曾几何时,这处现已名声日盛的旅游景区,因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出行不便、经济收入单一等因素,难以摆脱贫困“大帽”。最高峰时,尖山风景区3285户居民中,近四分之一为贫困户,贫困人口达2656人。而就在3年前,尖山风景区楼院村村民阴亭,就是这2656人中的一员。

  年过50的阴亭,曾经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户。数年前,阴亭妻女相继过世,精神受到打击,安贫乐贫的思想日益严重。“曾经他养过鸡、养过鸭,但是一没技术二没销路,都失败了,之后他就彻底消沉了。”楼院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晓磊说。因为没有出路、没有希望,孤身一身的阴亭干脆破罐破摔,啥都不干了。

  2014年,尖山风景区扶贫工作组的一个举措,吹动了阴亭心头的“一潭死水”。扶贫工作组通过走访得知,阴亭虽然多次失败,但对特色养殖仍有一丝热情。为了保住这颗“火苗”,扶贫工作组结合山区树多花花多的实际,引导阴亭养殖蜜蜂,将项目、技术送到门前。爱好碰上了门路,阴亭终于活泛了起来。2016年,阴亭将自产的蜂蜜部分卖给游客,部分通过网络销售,全年收入竟达两万余元,带了数年之久的贫困“帽子”被一举摘掉。

  如今,在建在村头的党员驿站内,阴亭没事就过来转转,打理打理摆放在货架上的蜂蜜。“你打开罐子闻闻,就知道这蜂蜜有多香甜。”如今,有了稳定收入,阴亭说话有了底气,脸上有了笑容。据他介绍, 有了他这个“模范人物”生活在身边,村中贫困户有了效仿榜样,现在全村有30多人跟着他一起养殖蜜蜂。而整个尖山风景区,发展特色养殖的农户保守估计有千余户。

  找准“病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600余贫困户摘掉“贫困帽”

  如今,看到阴亭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一个人最高兴,他就是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刘红建。刘红建介绍,很长一段时间,像阴亭一样,困在大山中的贫困户无法彻底脱贫,其中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整个山区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风景再好游客进不来,能有什么出路。”刘红建说。

  “经济社会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郑州市经过对贫困山区深入调研,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2014年,郑州市审时度势,将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大举措启动实施。尖山风景区管委会以此为契机,连续两年实施了总投资规模达4000万元的郑州市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

  随着项目的相继落地,现阶段,尖山风景区形成了东、中、西、南四个区域性的旅游小环道和1个旅游大环道,实现了各景点的互联互通,提升了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综合服务水平,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项目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全区旅游业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

  基础设施完善了,游客蜂拥而来。刘红建介绍,2016年,尖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数量较5年前增长了10余倍,财政收入也由2013年的256万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959万元,原有的3个郑州市级贫困村已实现全部脱贫,原有的8个省级贫困村已有4个实现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187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3200元,贫困户由高峰时期的748户、2656口人,减少至2015年的143户、490口人。

  游子“归巢”:在家门口也能把钱挣,尖山上演“归乡潮”

  扶贫先扶智,有路归故乡。随着尖山风景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子开始返回故乡,原来的贫困户惊喜地发现,原来在家门口也能把钱赚,也能摘掉贫困“帽子”。家住尖山风景区沙古堆村的王红军、李秋霞夫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王红军告诉大众网记者,家中一直无法摆脱贫困的原因,是“因学”。王红军一家6口人,早些年,尖山旅游业还未发展起来,为供应两个孩子上学,夫妇俩人被迫离开家园,到30公里外的牛店镇开了一家小餐馆,虽然辛苦劳作,但基本生活仍难以保障。“那段日子,真是焦头烂额,看不到希望。”

  近些年,随着尖山风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路通了、人来了,家乡旅游产业日益红火。2015年,王红军夫妇几经思索,毅然决定回家,在尖山开办农家乐,名字就叫“红军农家院”。“农家院现在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0万元以上,前年也摘掉了原先的贫困户‘帽子’。” 王红军笑着说。随着生意越来越好,王红军从附近贫困户中雇了数名服务员,并把自家农家乐作为扶贫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像王红军这样的“逆袭草根”,只是尖山风景区数百“返乡脱贫”居民之一。近些年,尖山风景区通过发展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带动农家乐由之前的48家,猛增到了现在的170多家,就业服务岗位增加了500余个,群众经济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

  如今,有了经济支撑,尖山终于能给游子更多的温存。在规划中,整个尖山俨然就是一处能留住、能致富的温暖港湾。在尖山风景区山脚下,古色古香的伏羲古镇已经建成待用,100户商住两用房中,已有18户贫困户达成安置意向。而在山顶出,杏苑社区赫然矗立在一片烟雾朦胧中, 300户贫困村民搬出了大山,住进了社区,享受着城里人望之不及的田园生活。

2017-09-26 09:13:00

万邦千禾农场覆盖中牟县贫困人口98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6%

农户在家门口劳动,顾家、挣钱两不误

传统意义上的热带水果火龙果,在万邦千禾农场同样有种植

万邦千禾农场内的果蔬大棚,一眼望不到头

  大众网菏泽9月25日讯(记者 苏龙生)脱贫不脱贫,还得看农民;农民要致富,还想离家近。近些年,郑州市中牟县建立起“万邦千禾”模式,农民在不用背井离乡的状况下,提高了收入。目前,万邦千禾农场覆盖全县贫困人口98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6%,大量农民在“万邦千禾”模式下,已经走向脱贫致富。

  家门口有了致富路,看孩子、挣钱两不误

  今年33岁的史风格,中牟县刁家乡付李庄村人,两个多月前,她辞掉了外面的工作,回到老家。

  史风格的丈夫弟兄三个,这在贫困的农村,意味着巨大的包袱,因为每娶一个媳妇,都要花费大量金钱。史风格嫁给丈夫的时候,家里不仅没有一分钱存款,还欠着一屁股账。结婚后,史风格和丈夫外出打工,拼命挣钱还债。但是,两个月前,史风格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到老家。

  史风格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二儿子8岁,上小学二年级。由于一直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孩子疏于管教,公公婆婆又不识字,不能辅导孩子的作业,两个孩子的学习惹人担忧:二儿子学习成绩在及格线附近徘徊,而大儿子的成绩更是经常不及格。

  “种不好庄稼一季子,养不好孩子一辈子。”史风格决定放弃打工,专心在家带孩子,督促孩子学习。让史风格想不到的是,她在家中辅导孩子,并不影响她挣钱。白天,她在离家几里地的万邦千禾农场的分捡中心工作;晚上,她回到家里给孩子们做饭,辅导孩子们的作业,督促两个孩子学习。

  除此之外,史风格家里还有七亩地,租给万邦千禾农场后,每亩地一年1000元。因此,史风格家里的收入有了保障。

  “万邦千禾”模式效果显著,助力近千人脱贫致富

  史风格只是万邦千禾覆盖的988人中的一个缩影。

  万邦千禾农场距离郑州50公里,总规划占地面积25000亩,计划投资金额10亿元,正在建设中的机西高速下路口距离景区主大门仅1公里。项目投资旨在通过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最终达到三产融合,升级六产,把项目打造成为一个集有机果蔬种植,农产品深加工,采摘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目前,万邦千禾农场一期6500亩土地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投资金额近3亿元。项目主要围绕第一产业所属有机果蔬的种植进行投资,同时配套农场的道路、水系、基础配套建筑等服务内容,已建成3000亩有机果树种植,500亩有机蔬菜种植,1000亩绿化苗木种植,500亩生态养殖项目和1500亩的有机杂粮种植。

  结合实际生产需求,万邦千禾农场用三种方式助力农民脱贫。村民如果想创业,公司提供免费土地,基础设施设备、肥料、有机肥,创业人员只需提供技术人员、种苗及人工,就可实现创业;村民如果想做商业,公司专门打造的特色商业街,现可提供200家商业档口;村民如果能力不强,害怕投资有风险的,只想打工挣钱的,公司提供就业岗位,服务人员岗位,供无技术、无经验的贫困人员先积累经验,有稳定的收入。

  目前,万邦千禾农场惠及中牟县刁家乡付李庄、沃孙2个省级贫困村,连接孙家、赵集、西陶、豆腐刘、马家、小王村等6个省级贫困村和莲花池、河田、蒋家3个市级贫困村,占全县贫困村总数的41%,总计覆盖贫困人口988人,占贫困人口的16%。通过“万邦前禾”模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了贫困户劳动和创业热情,不少人已经从根本上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7-09-25 10:03:00

9月25日,“喜迎十九大,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启动。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左)为采风团代表授旗。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何彧致欢迎词并讲话。

河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长法介绍河南省扶贫攻坚具体情况。

未来一周的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网络媒体的68名采风团成员将全面展示河南省的新发展、新面貌

  大众网菏泽9月25日讯(记者 苏龙生)“喜迎十九大,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9月25日上午,由河南省委网信办和河南省扶贫办主办的2017“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启动。在未来一周的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网络媒体的68名采风团成员,将走进郑州、商丘、濮阳等地,深入实地进行采访,全面展现河南省扶贫工作的新作为、新变化。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何彧,河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长法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何彧致欢迎词并发言。何彧表示,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加工大省,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近些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河南加速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战略支撑和历史性机遇。

  何彧说,去年10月份,河南省委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河南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实现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快速发展,种养业结构稳中调优,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在此背景下,发挥全媒体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宣传河南在决胜全面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长法介绍河南省脱贫攻坚任务具体情况。李长法说,河南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新时期有53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38个、省定贫困县15个。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以来,河南全省共实现47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84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国定贫困县兰考县成功脱贫摘帽。下一步,河南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奋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以优异成绩向十九大献礼。

  网络媒体代表刘克军表示,今天,全国60余家网媒相聚河南,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这是河南省委对网络媒体的信任和嘱托。作为参与媒体的重要一员,每个媒体人倍感幸运,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和大家一道,用好我们的笔和镜头,创新报道形式,用最好的精神状态,记录下这片大地上的新容颜、新面貌,网聚更加美好、更加出彩的中原。

  9时许,赵素萍向采风团成员代表授旗,本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未来一周的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网络媒体的68名采风团成员,将深入郑州市、兰考县、商丘市虞城县和濮阳市范县的农村和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现场采访,展现河南省在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和网络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全面展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作为、新变化。

  本次采风活动由河南省委网信办和河南省扶贫办主办,郑州市网信办、濮阳市网信办、商丘市网信办、兰考县网信办、映象网和新浪河南协办。“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自2002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成为河南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