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卞功浩 徐嘉辉 菏泽报道
走进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民法院陆圈油田法庭,她正端坐在办公桌前,仔细翻阅着一本卷宗,面前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卷宗和法律书籍,看不到一丝缝隙。她就是东明县人民法院陆圈油田法庭负责人、一级法官张国华。
办案求极致,她是充满柔情的女汉子
当“法官”结合“女性”,“铁面”碰撞“柔情”时,那又是怎样一道风景线?她是一个性情温婉,看似纤柔的人,这很难将她和威严的刑事法官联系在一起,然而她内心却充满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刑庭一工作就是15年。
“法庭里坐满了人,百余名法警维持着秩序,被告席上是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被告人,一名年轻的被告人用手着急地比画着,对,他是聋哑人。”这是一起较为重大、复杂、疑难的刑事案件,她接手该案后,仔细阅卷,加班加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个疑点。她在纸张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字,与聋哑被告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让聋哑人“听见”公正的声音。她用精湛的审判技艺圆满地审结了此案,被告人均表示服判息诉,那名聋哑被告人给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锤敲下去可能就是别人的一生。”她深刻理解百姓对公平公正的渴望和期待,“不枉不纵、不偏不倚,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考验”。她心中最清楚,国徽在上,天平在心,为了天平精准,为了司法公正,她格外谨慎,做到对案件负责,对事实负责,对证据负责。
调解用真情,她是百姓口中的知心人
“您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法官,谢谢,谢谢!”姜某凝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事情要从十几年前说起。2012年6月,姜某之子曹某在工地施工时意外身亡,侯某与曹某系夫妻关系,现婆媳之间因赔偿款产生矛盾,且愈演愈烈,直至对簿公堂。
“办理完丧事后,给孩子盖新房娶媳妇又花了不少钱,其他的钱都给我婆婆了。”侯某说道。
“她没有分给我任何赔偿款。”姜某一肚子苦水。
了解了矛盾发生的背景,考虑到案件的特殊,她秉持“和为贵”思想,先后5次登门调解,用“法理情”来解心结,一起长达十余年的纠纷成功化解。
“小案件看似标的小,却关系着老百姓的大民生。只要有调解的可能,我绝不放弃。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看到他们之间的纠纷化解、误会消除,我就很有成就感,我的努力是值得的。”她通过办好每一起“小案”,让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东明县陆圈镇有39个行政村,11万人,作为一个小镇里的法官,她2023年审结472件民事案件,结案率100%,调解撤诉率近80%。
巾帼担正义,她是心有大爱的女法官
“感谢张法官的耐心调解,把压在我们心头的揪心事给妥善处理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被她巧妙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被消弭于无形。
张某与宋某订婚后,张某给付宋某见面礼等彩礼共计28万余元。两人在同居后不久便频繁发生矛盾,宋某一气之下回娘家居住。两家人商议彩礼返还事宜,但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张某遂将宋某及其父母诉至法院。
“她只跟我共同生活了两个月,却收了我将近20万的彩礼,现在只愿意返还了我几万块钱,肯定不行。”张某诉苦道。
“我们一起共同生活了两个多月,几万块钱都不该给他,他还嫌少。”宋某委屈地说。
“婚姻不是儿戏,更不是财产获取、利益交换的途径,相互间要以真心为桥。”为柔和化解纠纷,她耐心倾听当事人的陈述,到当事人家中调查,在摸清了案件的“底”后,她联合该村调解员先后6次入村调解,最终引导当事人逐步敞开心扉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调解止住了纠纷,让婚姻开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普法不停歇,她是送法下乡的蒲公英
“法官不能光坐堂问案,也要走出法庭,讲好法治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她和同事经常选取具有法治宣传意义的案件,进行普法宣传。
针对青少年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她不断总结、分析,积极探讨预防对策,在学校的法治课上引导孩子们学法守法,被同学们贴心地称为“法官妈妈”。
她把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总结成法治宣传材料,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以多种形式向群众宣讲,让更多的群众成为法律上的明白人,渐渐地,当地群众都知道陆圈镇有一名张法官。
她谦虚随和,温柔可亲,举手投足间流露着清雅利落的气息,她沉着稳定,思路清晰,忠诚地守护着法律的神圣与尊严。从事法院工作以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只有默默无闻地付出,她用自己青春无悔的奉献,书写为民的如磐初心,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每一位当事人身边。
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